一、測試背景
世界范圍內大量的食源性疾病爆發式由于不良的環境控制和衛生習慣。環境檢測計劃驗證工廠整體衛生措施的有效性,提供必要信息防止食品有可能的微生物污染,確保工廠層面的食品安全。根據FSSC 22000環境監測指導文件中指出:生產環境中的危害可能通過以下途徑出現:例如:原材料、害蟲、水、空氣供應,和來自外部來源以及通過員工的交叉污染。定義與不同危害相關的環境監測取樣區。注:環境監測采樣不同于衛生分區。衛生分區應被視為環境監測計劃的先決條件。衛生分區是將視頻生產設施劃分為不同的區域,以避免食品污染風險。根據風險指定區域,可包括非生產區(如辦公室)、基本GMP區(如原料儲存區)和主要病原體控制區(PPCA),在PPCA加工的RTE產品在包裝前暴露于環境中。衛生區不應與環境檢測取樣區混淆,后者用于指定環境取樣的目標區域(即1-4區)。
二、測試頻次
一旦建立了環境檢測計劃,必須對其進行定期審查,至少每年一次,必要時可增加次數,包括以下觸發事件發生時:
I.與產品、流程或法規相關的重大變更;
ii.長時間未獲得陽性檢測結果;
iii.與環境監測相關的中間產品和成品的微生物學結果的不合格趨勢;
iv.在常規環境監測中重復檢測出病原體;和
v.當出現與組織生產的產品相關的警告、召回或撤回時。
三、測試標準
ISO 22000:2018
根據GB 14811-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中,食品加工過程的微生物監控程序指南為:
我司針對監控程序指南提供以下相關檢測服務:
序號 | 房間名稱(樣品名稱) | 檢測項目(測試項目) | 檢測標準(檢測依據) | 備注 |
1 | 生產車間 | 車間空氣細菌總數 | GB 15797-2002 GB 15982-2012 | 人手表面測試項目:細總、大腸、金葡、綠膿、溶血性鏈球菌 |
2 | 工作臺面表面細菌總數 | |||
3 | 人手表面 |
根據相關標準、行為準則和指南,以及行業最佳實踐和客戶要求,同時考慮場所生產的產品類型,制定方案。如果檢測到任何不符合規范的結果,及時糾正行動,確保環境監測的目的。